演员拍摄都嫌恶心,大尺度的《真人快打》电影能否打破魔咒
这个游戏并不是第一次上大银幕,1995年就已经有了真人快打的大电影《魔宫帝国》,但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一部分游戏角色形象还原的还可以,仅此而已。
新《真人快打》电影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澳大利亚广告导演Simon McQuoid将指导本片,这也是他的首部长片,《海王》的导演温子仁担任制片人。
印尼男星Joe Taslim将在片中饰演绝对零度。影片将是R级,预计会有很多格斗高手亮相,并定档2021年1月25日北美上映,并同步上线HBO Max。
本片拍摄于南澳大利亚,也是该国摄制规模最大的电影。
为何以前邵氏出品的电影尺度特别大
诚谢邀请
1.当时的电影监管不严,带血腥暴力的电影可以通过审核,甚至由于视觉原因还比较卖座。
2.当时香港影视圈受黑道控制,黑道顾名思义,就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词,按照黑道要求拍出的电影,理所当然的带着这些因素。
3.社会风气比较开放,香港本身受欧美文化影响,对于审美可能更重一些。
这点是我浅薄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指点。 我是小闲,喜欢我就关注下我吧!
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三个地区,1997年回归之前是由英国管辖,从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英国的影子,比如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龙扮演的角色就是英国皇家警察。当时香港岛归英国管辖,新界和九龙属于英租界,管理比较混乱,黑帮猖獗。
英国对香港的管辖并不彻底。而且一些黑帮为了洗黑钱通常采用拍电影的方式。他们通常拍摄情色片,警匪片,黑帮片。为了吸引眼球。拍摄尺度大得很。有时候都真枪实弹的上,而且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拍摄基本没有审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从1958年成立到1985年停产,共生产了1200多部电影。
1958年到1965年以黄梅调电影为主,产量较小;
1966年以后以武侠片为主,最多时年产量达到四十部左右;
大约在1975年以后,尝试过间谍片、科幻片、黑帮片、赌片、奇案片等各种类型;
1985年正式停产。
1973年因李小龙逝世,动作片一时遇冷,这一时期邵氏出产过一批尺度较大的影片,主要是李翰祥的风月片和吕奇的艳情片。最大尺度也就基本限于女性裸体。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还没有分级,1989年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三级片。
《不要碰我》这部影片尺度这么大,评价两极分化为何还能夺得金熊奖
关于《不要碰我》又叫《别碰我》,这是一部多国合拍的影片,现在多国合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么多国合拍势必在民族文化,已经生活习俗习惯上存在差异。这部影片也由于尺度的问题,一出来备受争议与关注。
一部影片有人称赞自然也有人批判,这部影片以实验性的拍摄手法,独特的方式来描述身心缺陷人群的情感世界,但是影片中那些赤裸裸的大胆露骨的镜头语言,让很多人不喜,或许是影片太过于暴露人性、人身以及人心了,让很多观众在上映时大批离场。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部让很多人反感的影片却拿到了金熊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这部影片独特的手法,以及重新认识自身的寓意让它走上了金熊奖。
奖项其实旨在奖励电影创新,作为柏林电影节最高的奖项,这一次也应该是鼓励创新吧,如果说因为尺度过大而忽视了影片的艺术价值,那么影片就很难创新,不管是风格,题材还是拍摄手法上的创新,不得不佩服外国影片。看看现在国内的影片,不管是题材还是其他方面除了大量翻拍,各种消费经典角色,很难再看到有什么新的作品出来。而只有创新才是影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所以它得这个金熊奖也就无可厚非。
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人的内心私密的情感,身体的隐私,欲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那些所谓的记者和影评人来说,这样的影片能得到金熊奖怕是十分意外吧!可见没有争议的影片,不足以获得金熊奖,《别碰我》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什么是金熊奖,它不是国内的某奖,女主男主靠着德芙广告就能双双拿下,金熊奖是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电影节三大最高荣誉之一。
国内导演能获金熊奖的,也无非谋老爷子和王全安几个,足矣看到这个奖项之重。
说话来,《别碰我》又是何方神圣?
这是一部由罗马尼亚女导演指导的影片,而且是“多国合拍”,神奇吧?这不是一个国家拍摄的,是五个。
这部电影以实验性的拍摄方法,描述了身心缺陷人群的情感世界。“身心缺陷”四个字,就看出了这部影片拍摄对象的不同。也表明了这部电影不是喜剧片,不是动作片,亦不是科幻片。
影片通过大量露骨的镜头语言,讲述了这些身心缺陷人群与他们的情感世界,“露骨”两字,所对应的结果就是该片不公映。可这部片子,为何能获得金熊奖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探索的影片,它的出现,承担了太大的风险,导致了最开始只得到了1.5的平均分,可评委们力排众议,以独特的眼光,救活了这部影片。
残疾人,老女人,变性人,暴露却不情色的镜头,诚恳而又真实的态度,太多的特点令人期待。希望有一天,这部在裂缝中活下来的电影,能进入我们的视野。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你期待么?
我是东北毛毛,欢迎关注,一手娱乐新闻,给你独到的见解!
柏林电影节作为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三雄鼎立的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吸引着全球电影工作者和电影爱好者的关注。在今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有来自世界各国的400多部电影作品参加展映。最终,金熊奖花落罗马尼亚女导演Adina Pintilie的《Touch Me Not》,这部在《国际银幕日报》上平均得分仅1.5的影片,用非常大胆露骨的手法,记录下身心缺陷人群的欲望。有观众称之为激进的实验电影,因为摄像师就像是躲在镜头后的偷窥者。
导演用物理性探索的开放式手法,将几位真实人物的私密情感与周围世界,不设防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太过暴露的镜头,令大部分观众不能接受,英国的《sight&sound》等大牌媒体影评均给出一颗星的差评。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影片中的这些真实男女,都是特定的人物选择,变性人、老女人、残疾人等等,他们在面对自己私密情感问题上存在困扰、抵触和恐惧,是我们身边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殊人群。虽然影片有大段的裸露镜头,但我觉得都不带任何情色的写实,不是色情,而是是对人体的冷静剖析。导演拍摄电影的初衷是为观众提供重新观察自身可能性的镜子,邀请观众在充满冲突的世界中拥抱差异性,并重新思考已知的一切。虽然电影在人物选择、镜头画面再到主题挖掘,均对普通观众很不讨喜,但影片的拍摄态度是诚恳的,主题是深层次的,低俗与艺术,只在观众一念之间。
评委团主席Tom Tykwer表示会选择争议如此大的影片是因为“我们不仅要欣赏电影能做什么,而且要看电影可能走向哪里”。所以,这个金熊奖是颁给了电影的未来,是评委团勇于创新的大胆尝试。艺术性是柏林电影节的底线,关注政治与社会问题是柏林电影的追求,它包容着更多的可能、鼓励着更多的创新。这部影片虽然票房惨淡,但它体现着电影创作前沿的美学方向,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