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藏海花沙海老九门等各种番外的观看顺序
包括藏海花沙海老九门等各种番外的观看顺序?盗墓笔记官方的前传是藏海花,少年篇是沙海,番外是实体书九(下)附录的新年篇,老九门是特别部分,算是番外吧,不过是单独的故事线,和盗笔原著不冲突,至于其他打着续集名号的,基本上都是同人,不过我看过最好的盗墓笔记续集是邪灵一把刀的,那个续得真挺不错
九门观看顺序详解
老九门的正确观看顺序是老九门、盗墓笔记、沙海。该剧讲述了民国年间,张启山奉命调查矿山始末。张启山与八爷齐铁嘴一路探访,发现长沙城外有一座疑点重重的矿山,一直被日本人窥伺。
为破解矿山之谜,张启山求助戏曲名伶二月红,无奈二月红虽出身盗墓世家,早已金盆洗手。之后二月红爱妻病入膏肓,服药后不见好转,最终故去。
二月红悲伤之余却意外发现家族祖辈与矿山亦有重大关联,于是决定与张启山联手,解开矿山之谜。
《老九门》电视剧,《盗墓笔记》电视剧,《怒海潜沙之秦岭神树》电视剧,《盗墓笔记》电影,《沙海》电视剧,《终极笔记》电视剧,《重启之极海听雷》电视剧,《重启之蛇骨佛蜕》电视剧
盗墓笔记观看顺序
老九门短篇集→老九门(仍在连载)→盗墓笔记(九本)→09年贺岁篇(没名字)→藏海花1、2→15年贺岁篇(七指)→沙海1、2、3、4→14年贺岁篇(幻境)→15年817(十年)→16年(钓王)→17年贺岁篇(盲冢,仍在连载)→18年贺岁篇(南部档案,仍在连载)→19贺岁篇(南部档案(奇人食荒 ),仍在连载)→重启1极海听雷重启其实正好是接在钓王后面的,但是盲冢发生的时间是在那中间,不过没更完,南部档案里面的故事发生时间应该在老九门之前,但是开头部分应该也在钓王之后的时间,也没更完,所以可以先跳过盲冢跟南部档案,直接看重启,后面再补这两篇。
《盗墓笔记》影视剧观看顺序:1.《盗墓笔记之七星鲁王宫》李易峰杨洋刘天佐唐嫣主演。
第二部上《怒海潜沙》下《秦岭神树》侯明昊成毅李曼主演。
第三部《终极笔记》曾舜晞肖宇梁哈萨克孜刘天宇刘昱晗主演。
第四部《沙海》秦昊吴磊肖宇梁张萌杨蓉张铭恩主演。
第五部《重启之极海听雷》朱一龙黄俊捷毛晓彤主演的。这部是十年之约后,铁三角在福建雨村隐居,但又重启征程的故事。
如何看待在张艺兴盗墓剧《黄金瞳》里的演技
本人看过原著,就目前已播的这几集可以看出来,剧情改动较大,但是还是可以接受,毕竟是以56集电视剧的形式播出,但是就单独张艺兴的表现而言,这部剧的表现勉强及格,有一些镜头特写还是会出戏,在场景切换上还是会感觉有点不自然,不过有一些小表情还是很讨喜,总体来说,与以前的表现对比,在我心中算是及格,但是就影视作品的演员角度来说,这个水平还远远不够,虽然张艺兴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作为大IP剧的男主来说,不光是要有流量,还要有演技,现在网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的议论,很多网友对他的演技提出批评,这一点不可置否,毕竟与剧中那些老戏骨来对比,表现确实不如意,但是也不用黑的那么一文不值。现如今娱乐圈的大环境下,具有流量的当红明星都会接拍一些电视剧,可以说是他们赚钱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他们想要全方面发展的一种尝试,如果没有很好的效果,反而会招得一身黑,毕竟这一届的网友可是很严格的。总的来说,演技一般般,如果以后还想继续尝试影视作品的话,还是要多学多练,如果观看者还是会出戏,我建议还是少拍影视作品,可能演戏这条路不太适合他,但是人是会成长的,如果用心琢磨,也还是有发展空间,毕竟他的演技还是在进步。
张艺兴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黄金瞳》在爱奇艺已经上线,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剧情不错,古董圈,收藏圈,玉石圈,这部剧给本人的就是很好看,演的也不错,就是有一点小瑕疵,有几段戏有点接不上剧情,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是庄睿,也就是张艺兴演的角色名,去潘家园买葫芦,和卖葫芦的剧情,还有就是在私人拍卖会上,买那副画,谁会随便给你三千块啊,有点瑕疵,要是剧情是这样就会好一点,就是在潘家园,那个给主演三千块的那个人要买个文物,被人掉包,让主演看见了提醒了,再去私人拍卖会,买那副画,人替他出三千块,这样还算合理啊。
今天刚睡起觉来,看到有人在评价《黄金瞳》我也是马上打开看了一下,因为我也是关注这部剧很长时间了,但是只有两个字 失望。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评定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好坏,有些人说要等到看完了才能知道好坏,但是如果你连前面十分钟都看不下去了呢,在这里我仅仅代表个人得看法。
首先张艺兴内心。演技确实有了很大得进步,虽说是小鲜肉,但是在众多小鲜肉里他自己的事演技算是真得可以得,他得努力大家也有目共睹,尤其是看完他跟黄渤的《一出好戏》,我觉得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反观他在《黄金瞳》里的表现,不说是演技差吧但也算不上好,抱歉,我看过了你的《一出好戏》,演得确实不错,但是你要是之后的作品演技还不如《一出好戏》,既然你能达到那种高度,就应做的更好不是吗?
但是我认为一个演员演技能不能得到肯定,能不能挖出来他的天赋,跟导演的真的关系很大,只能说一个好的剧本跟一个好的导演真的很重要。
《黄金瞳》看到女警审问张艺兴,目瞪口呆,手机差点砸脸上,对不起我用脑子去看了,怪我。我特意查了一下这位演员的背景,中戏的,到这里我沉默了,默默地关上了手机。可能中戏的段奕宏的演技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我以为估计也差不了哪去,但是,我真的看的很尴尬,大写的,这部剧我还是会看下去的,说不定后面会出现跟《将夜》一样,力挽狂澜,也希望我们的张艺兴能够带来更好的自己。
从前两天就一直在追《黄金瞳》,觉得张艺兴演得还不错,很自然,颜值也很好,特别是笑起来那酒窝真的是太迷人了,当然论演技的话肯定比不上李立群老师和一众老戏骨的,毕竟人家演了一辈子戏了,希望他以为能越演越好!!!
谢邀
《黄金瞳》昨天开播,爱奇艺会员可看10集。
开播之后收视、话题都非常火爆,特别是大家对张艺兴的表现也特别的满意。
张艺兴作为归国四子、顶级流量中,先转变线路的人,演技还算是比较自然的。先期其他作品的选择也是比较倾向演技沉淀的方向,比如《好先生》《一出好戏》《老九门》等,都是比较良心的制作,不是吃快餐的。《黄金瞳》也是如此,虽说剧本改编浮动较大,但仍不失为一个好作品。
张艺兴在剧中的表现也比较亮眼,演技很自然,不会让观众出戏。张艺兴的演技在同期鲜肉中也是可圈可点的了,希望不要受到娱乐圈浮躁风气的影响,好好沉淀,争取将来做个实力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哟。
及格线以上,非科班出身的小鲜肉里面确实算非常不错了,有进步,也有灵性,但是还要继续琢磨,提升“大局观”。
我看了他几部戏,我觉得张艺兴演戏是纯粹的体验派,有灵性有天赋,但是明显缺乏理论上的支撑,演戏没有完整的一套内在逻辑。他现在演戏至少不出戏,时不时还能展现出不错的演技,尤其是一些小表情和眼神戏方面处理地尤其好。而且他可塑性很强,那张脸是张演员脸,小屏幕大屏幕都适合。
我个人感觉他的演技在和他人对戏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但是一旦主戏在别人身上,就会感觉他的角色有点游离在戏剧之外,我觉得这还是他没有经过专业理论培训所导致的结果。他的经验教会他演“镜头前的主角”,但是没教会他“镜头前的配角”要如何做得更好。
在《一出好戏》里这个问题就几乎没有,首先是电影时长短,其次就是我相信黄渤真的有很好地去调教他。因为黄渤是个非常专业的演员,而且最擅长的就是小人物的塑造,所以我相信黄渤对于细节的演绎一定是非常娴熟且有经验的,他在电影拍摄中肯定也教过一些给张艺兴。
我觉得艺兴的演技在这里还可以,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台词功底一般,但是自己的声音,比较满意,没有配音那么违和感。对剧情不太满意,脑残女主让我快看不下去了。强行拉CP吗?原著里的女主成黑化女二了,暂时难以接受。导演,编剧,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改啊!
感谢邀请。张艺兴在《黄金瞳》中饰演的庄睿,其实在最初也是个很社会的小不懂,却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自己的眼睛能看透世间万物,这样的特异功能小编也想拥有,因为这样的超能力可以让一个平凡无奇的小奶狗迅速拥有开挂的男主巅峰时刻。 歌手出道的张艺兴,这些年逐渐磨炼自己的演技,虽然在一开始的评价褒贬不一,去年也因为一些言论仿佛开始走向了“黑红”路线,但是这次网友对《黄金瞳》的演技评价似乎能超过《一出好戏》~在舞蹈上追求balance的他,演技上是否也能达到平衡,还是请观众自己来评判吧~
盗墓笔记怒海潜沙是第几部
《盗墓笔记怒海潜沙》是第二部,《秦岭神树》是第三部,具体排序如下:
1、《盗墓笔记第一卷 七星鲁王》
2、《盗墓笔记第二卷 怒海潜沙》
3、《盗墓笔记第三卷 秦岭神树》
4、《盗墓笔记第四卷 云顶天宫(上)》
第一部《盗墓笔记之七星鲁王宫》李易峰,杨洋。
第二部上《怒海潜沙》侯明昊,成毅。
第二部下《秦岭神树》侯明昊,成毅。结尾时有几集关于云顶天宫的剧情。(怒海潜沙和秦岭神树是一起拍的)
第三部《终极笔记》曾舜晞,肖宇梁。
第四部《沙海》秦昊、吴磊、肖宇梁。讲述小哥进青铜门后,吴邪的沙海计划。
第五部《重启之极海听雷》朱一龙,黄俊捷。十年之约后,铁三角本来归隐田园,但又重启征程的故事。另外还有《老九门》,建议最先观看或者在《沙海》前观看,这是吴邪爷爷辈的故事。
《终极笔记》含概了蛇沼鬼城、谜海归巢、邛笼石影、阴山古楼。虽然并没有拍的那么全面,但展示出来的很不错。
老九门番外篇的先后顺序
老九门番外之二月红 .
老九门番外之虎骨梅花 .
老九门番外之恒河杀树 .
老九门番外之四屠黄葵
1.二月红丝帐2.神算齐铁嘴3.黑背老六4.九五做媒5.黑背老六26.二月红2花楼下7.半截李(诞子)8.二月红3问题9. 狗五10.陈皮阿四 命运11.张大佛爷12. 张大佛爷 ② 谈话
“国家宝藏”火了,原因为何
其实不止“国家宝藏”,但凡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只要认真制作,“火”就是大概率事件。
这在以前,甚至就是几年前都是很难想象的。
包括国家宝藏在内的传统文化节目火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文化的回归说明中国人在逐渐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
当一个文明没有自信的时候,对传统的怀疑甚至彻底否定就必然占据上风,就如同一个人。反之亦然。
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
央视爸爸做起综艺来,其他卫视都得跪!
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后,央视又推出了一档优质文化节目——《国家宝藏》,首期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3分。
一开始菌菌还以为《国家宝藏》是一档大型探索解密的科教节目,对它并没有多大兴趣,后来预告片宣传时,居然有好多明星在里面,又对它有了几分兴致,直到看到节目本尊时正式入坑:央视这又是要搞事情啊!
《国家宝藏》,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从名字从宣传语来看,很严肃的有没有,节目内容也的确严肃:
九大国家级博物馆的九位馆长推荐二十七件国宝级馆藏,和二十七位守护人一起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
九大博物馆分别是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陕西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辽宁博物馆。
九大博物馆九大馆长,史上最强天团既视感!
实话讲我预料《国家宝藏》能火,但没想到能火到如此地步,这甚至令我怀疑,是不是我身处文博圈,视野与大众已经不同。不过看到悟空问答上这么多网友的积极提问与热情作答,我想,这个节目初衷的达到了:通过国家级电视台,让文物真的在万千百姓中“活起来”。
炫酷的舞美、明星的加持,这些成就一部综艺的元素我想我无须赘言,我只是从一名文博人的角度,谈谈《国家宝藏》的不同。文博是个小众行业,与央视这样的大平台联手,也不是家常便饭一般,央视爸爸主动垂青这个领域,花大力气原创这样一档节目,这是文博行业的幸运,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过话说回来,文博与电视的组合也绝非前所未有,《探索·发现》等文博类纪录片激励了一代代考生报考考古文博专业,《鉴宝》类节目至今仍然不乏观众,甚至在《国家宝藏》19:30播出前,CCTV2还有一档名为《一槌定音》的鉴宝节目正在播出。
可以看出,虽然都是文博主题,但是不同节目关注、切入文博的角度还是迥然不同,《探索·发现》立志于使观众获得准确、深入的文博知识,《鉴宝》类节目看重的是文物的经济价值所带给观众的悬念感,这些节目自然有他们各自的受众,但坦诚讲,他们的定位仍然有些偏窄。这也让文博人与电视人思考,用什么角度讲文物,才能够为全国的电视观众所认同、喜爱,换言之,文物在当今中国,对于全国人民而言,它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我以为《国家宝藏》找寻到了上面问题的答案。文物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一段厚重的历史,其中有代代相传的智慧,永不言败的志气,傲视群雄的辉煌……文物,代表着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种切实的血脉,它流淌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体之中。《国家宝藏》并没有介绍复杂的文物知识,而是通过小品、采访、视频等,将国宝的精神内核萃取,并用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观众从中感到“不悔今生入华夏”,我想就是通过这个节目,与凝聚文物之上的精神形成了共鸣吧。
最近央视酝酿了两年的真人秀《国家宝藏》终于开播了。凯凯王穿着龙袍演乾隆,李晨演绎宋徽宗守护《千里江山图》,梁家辉娓娓道来和故宫的渊源,节目仅播出了一期就获得了豆瓣9.3的高分,央视的清流综艺又+1。
《国家宝藏》据说是为了迎接故宫即将来临的六百周年诞辰,故宫博物院携手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举行的一场国宝特展。每期节目都为大家展示馆长挑选的三件国宝,每个国宝搭配一个明星守护人,来给大家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通过大家的投票,其中只有一件可以入驻故宫的特展,有点像文物版的《中国有嘻哈》,大家一起给国宝打call。
王凯在节目中守护的是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彩釉大瓶,长这样。
节目为了寓教于乐,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国宝的故事,还有一个类似《演员的诞生》一样的环节,明星演绎一段关于国宝的脑洞历史故事。王凯这段我觉得是最好笑的,他演了一个被全方位diss审美的乾隆。
一心想要打造一个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却被大臣吐槽一个瓶子17中花色,有点过了。
选材厚重:第一期中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宝物:《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石鼓,件件都是民族文化瑰宝,国之重器。厚重的历史感、深厚的文化内涵扑面而来。而且,作为政府的喉舌,央视很好地响应了领导人发出的号召:复兴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构思新颖:
历史,文物,给普通人的感觉,总是那么遥远——那些几千年前的东西,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就该静静躺在博物馆里;那些文物的知识,我又不懂我也不感兴趣;那些老专家讲的,我为什么老是不想听?
人们不爱听课,但是爱听故事。那好,我去找史料,寻找蛛丝马迹,想方设法编故事,通过这些半真半假的故事告诉你这物件的前世今生,告诉你它来得有多么不容易,告诉你它的价值和背后的工匠精神。
各种高刺激度的信息充斥网络、各种轻松通俗的阅读占领手机,用户被喂养得口味刁钻,央视你以为你品位高你爱讲课我就得爱听?观众可能不会再乖乖买账。高高在上的 央视也放下身段,开始学习和创新。既得琢磨用户的喜好,还得有帝国大哥大的品味和内涵,真不容易!
明星阵容:
第一期主持人张国立,三件宝物的守护人分别是李晨、王凯、梁家辉。他们出演故事,配合专家讲述,这些大牌明星自带粉丝效应,引来关注无数。别的不说,像仙女姐姐这样的女粉,好期待看到我们靖王的那双美手啊啊啊!
4.B站连接:
《国家宝藏》正式再B站开通了“央视综艺官方”账号,引导广大的B站年轻用户群体用弹幕的方式评价节目,进行交流、反馈、沟通。央视的低姿态引起用户的好评,被赞“央妈太潮”!这也使厚重的节目焕发出现代的生机和活力。
《国家宝藏》的确是火了,而且是大火。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同这档节目。《国家宝藏》现在已经两期了,第一期故宫博物院,第二期是湖北博物馆。大家对这六件文物的反馈意见非常好。应该承认,把一件文物讲得活灵活现、让大家都喜欢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怎么样把厚重的历史与当代流行的一些文化结合起来,让大家喜欢上这些文物、想知道它们的背景(知识),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就做得非常好。抓住了重点,把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现在的情况以及当下中国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收视率非常高。
至于它为什么火了,自然是有原因可寻。这档节目不单单是就文物而论文物,而是讲到了文物的前世今生,串连起了文物与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开启了解读中国古代文化宝藏的新路径。
当然,就文物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挖掘得比节目短短的九十分钟中呈现的更加深刻。就拿越王勾践剑举个例子:
这把剑长55.7cm,宽4.6cm,柄长8.4cm,重875克,如段奕宏的形容,这是一柄短剑。看过《国家宝藏》第二期节目的人可能都已经了解了,这把剑是楚国贵族拥有的越王勾践的一把宝剑。中国古代铸剑文化的最高峰其实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青铜剑的铸造是需要技术的,经过工匠铸造,它才能成为能够防身、保卫自身乃至刺杀他人的武器。其中,铸铜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节目中段奕宏看到这把宝剑很短,有点惊讶啊。其实平心而论,如果看看周代的剑以及商代所谓的剑,就会认识到商周两代青铜铸剑的技艺还是非常落后的。所以,春秋时期能铸造出来的最长的剑就跟现在的匕手差不多,而相较于商周两代的匕首剑,越王勾践剑已经算是非常长了。
我们在《史记》中还可以看到:发生于越王勾践剑铸造两百多年之后的荆轲刺秦王,这个时候中国的武器铸造、尤其是宝剑铸造又上了一个台阶,当时的剑要比越王勾践剑长得多。从记载中可以得知,当时荆轲拿出匕首准备刺杀秦王,秦王没办法绕着柱子跑,同时想拔自己的剑——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太长了!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史记·刺客列传》)
如果秦王用的是两百年前的越王勾践剑,这个长度,估计他“唰”地就拔出来,然后直接就把荆轲给“咔嚓”了。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常言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所谓乱世黄金,很好理解,在兵戎相见的乱世,人命都是朝不保夕,作为政权体现的纸币分分钟有被废的可能,所以纵使再多的银行存款,也没有放在手上的硬通货“黄金”来的踏实,跑路的时候也容易携带,基本十根大黄鱼就可以到国外吃香的喝辣的了。
而盛世收藏,理解起来也不难,当天下太平之时,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总想把老物件老传统,老文化都拾起来,而文物收藏便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载体,同样也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如今便是在这样的时期,改革开放了几十年,硕果累累,人们有强烈的学习历史,熟知文物的需求,加上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博类节目横空出世,很容易就会成为众人的关注对象,可以这样说,它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对的地方,同时国家宝藏一改以往冷冰冰的平铺直叙的讲述历史,而是动用了全新的声光电,请了最知名的流量明星前来站台,有心的编剧又根据文物的特点把有意思的历史故事用舞台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还邀请了全国著名的博物馆馆长前来讲解专业的文物知识和其历史背景,这样的节目又看明星又学知识,您说,这样的栏目怎么可能不火呢?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
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除此之外,《国家宝藏》还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用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力图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与观众在一眼万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国家宝藏》制片人于蕾说:“我们要让观众感觉到文物像历经风雨的人,是有性格和生命的,它们不仅代表我们民族的性格、价值观,还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
《国家宝藏》让静止的、沉睡的,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