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作家诗人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得不承认,作家生活于想象的世界,再形成于文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承担更多的心灵苦乐的感知。先在生活中泡一遍,又要随人物甘苦尽尝。许多作家进入自己虚幻的文字世界,甚至无法自拔。而虚幻的世界跟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一旦现实中的丑陋、矛盾、残酷显示出来,作家们就无法坚强面对,甚至将人生看得虚无,因而,走向“生命创作”上去。尤其身逢乱世。可以说,许多自杀的作家诗人是非常杰出的,但是,真正伟大的作家一定“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因此,文人自杀如若不是抑郁症等难以自控的因素,是非常无奈而不提倡的。
陈天华、王国维、老舍、川端康成、普希金、三毛……等等,这列名单列下去让人毛骨悚然。难道,文学是害人的吗?但是,中国有“士可杀不可辱”之称,如果不堪其辱自己结束生命,就是无言的极端的反抗。因而,看一个时代,自杀的文人越多,越知其深处的血腥之处。
戕害自己的生命是残忍的,但是戕害生命的时代,更令人反思。
海明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为旧伤复发,不能写作自杀,太伟大了!
有些人只要有其中一项也就活得欢天喜地。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含煤气管自杀。
不知道是不是他一直对当年诺奖本该发给老舍但老舍已去世才发给他因此一直郁郁寡欢不能释怀。
其实,他的《雪国》和《伊豆的舞女》等,不要说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在中国,就让80后如痴如醉。日本人太爱惜名誉了!耻感文化是个好东西,可以避免民族的无耻,据说是从古代中国传到日本的。
老舍、三毛、顾城、海子,这些优秀的中国人也是自杀的。他们觉得有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认为生命最宝贵。
当然,顾城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的生命。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名人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用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诗人,有着一颗敏锐的心,能深刻的洞察世间世事的变幻,却有着对社会、艺术比较纯洁美好的追求。最后,在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时,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巨大,他们就会束手无策,有时会惶惶不可终日。长久以往,他们便会产生孤独、抑郁、厌世的情绪,当这种情绪得不到排遣与抒发时,便会采用过激的自杀手段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以便在自己的心中永远停留在世间、艺术的美化形象。
这是一个逃避的心理现象,他们的内心太过脆弱,无法面对与理想中不相符的现实世界。
这是最为普遍的一个自杀因素,而也有一些诗人是因为政治因素、身体疾病等原因选择了自杀结束生命,如徐迟,他不堪病痛的折磨而选择了跳楼自杀,虽然后来对他自杀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
我想,那些著名的诗人大概脑回路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吧,所想的问题也不在一个层面上,他们是孤独的、寂寞的,而有的则在历史上如昙花一现般,冺灭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留下的诗集去揣摩他们的心思!
海子是因为练气功走火入魔,后精神出了问题,卧轨自杀。
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自杀, 只留下一句:“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海明威一生结过四次婚,生活遭遇过种种不幸,参加过战争,目睹过战争的残酷,用猎枪杀死了自己。
王国维则跳水自尽。
女作家三毛在医院上吊自杀。
为什么作家诗人总是自杀,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首先,诗人与作家情感都是比较丰富的。
创作,永远是感性的。
没有感性与对世界丰富而内涵的认知,人是不会完成不朽的名作的。像海子的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确实有好多人都走上了自杀的这条路,着实让人惋惜!
一、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代表作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四姐妹》、《山楂树》等。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说他是殉诗;还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而精神分裂。至于究竟是啥,也是难以定论。
二、顾城
他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黑眼睛》、《顾城诗集》等。
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顾城用斧头砍死自己的妻子,然后自尽在一颗大树下。
三、王国维
直到今天,
我才明白为什么洒脱开朗的三毛会选择自杀?
原来她小学受到老师的当堂羞辱昏厥,
导致自闭割腕自杀
青年就在结婚前一晚,新郎不幸去世;
中年有了何西好不容易走上幸福,
无奈六年后又痛经丈夫的意外去世。
童年~青年~中年,经历了三次备受打击的三毛最后选择了流浪,穿过“橄榄树”的丛林,剩下的只是疲惫和依然的心灵落寞,去往天堂开启她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