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连一女子进小区不登记,打电话给卢书记这件事
视频在网上迅速曝光之后,民众气愤之声不绝于耳。
昨天晚上这件事情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处理了。王被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卢受到警告处分。
处理结果得到民众拍手叫好,也反映了纪委部门对这种违纪行为的坚决态度。
官本位思想太重,网上各种声音都有。有说这个王平时就跋扈嚣张,下属被她管得溜溜滴。当然网上蹭热点的人太多,一夜之间网上就出现了各种打电话找卢书记的凑热闹版本。
有些人民公仆把自己权利看得太大,总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平时养成的习惯,到了疫情防控时期还不收敛,政治敏感性太差。
作为街道公务人员,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本来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因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遵守相关规定,不仅丢了帽子,还连累了别人。
你说卢书记有什么错呢?我们都是有上级领导的人,领导安排你的事儿你敢不干?
不管怎样,这件事得到了严肃的处理,不久热点也会消失。人们的生活还会继续,或许未来王好好表现还有提拔的机会,那时候谁也不会再想起现在发生的卢书记事件。
还能咋看,用我们这的一句话,咋有那么多人“吃一百个豆不嫌腥呢”
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得了,写身份证能少块肉啊,这功夫你较这个劲有意思么,还找卢书记,卢书记啥也没干就在电话里说两句打圆场的话,就跟着你一块躺枪了,你好歹还露脸了呢
卢书记也是的,当时就应该在电话里摆明立场严词拒绝,那你就是这部剧的男一号了,这下可好,你成了背锅侠一号了
现在是民族危亡,全民战役的时候,每一次装逼都容易犯下大错,那么多人辛苦付出不是让我们在这挥霍的,不是你说你没事就没事的,让干啥就干啥,别跟着较劲,后果自负啊
大连这一女子竟然是一位街道上的副主任。副主任,也是制度制定者,而制定者竟然违反制度,去蔑视执行者,是多么可笑。难道你登登记就小了你吗?你的身份高,执行者身份低,你就可以跳出制度之外,去任你而行吗。你又牵上卢书记,让卢书记跟你一起做违法乱纪之事。是多么的可笑!多么可恶!正如那些交通违法者,交警执法,竟然搬出他的老子来威胁执法人。听说,你己经被免职了。我说,像你这种制法违法者,免职轻了,应当撤职,让你永远离开干部队伍。
透出三种现象
1.在防控疫情泛滥任务紧张时刻,作为街道副主任正是直抓这项工作的人,却在自己进小区时拒绝登记自己的信息,透出一些干部只是用马列主义手电筒对外而不对己,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的现象。
2.进小区不登记女子给卢书记打电话求助,而卢书记马上就给她开后门,透出一些干部始终没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没把规章制度放在第一位的现象。
3.小区门口志愿者回怼卢书记,透出年轻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权贵和国家人民安全面前勇敢地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坚持原则的精神。
我们为一些干部,在国际和国家防控疫情紧急状态下的表现汗颜,为战斗在一线的年轻人勇于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精神骄傲。
因为进小区拒不配合志愿者登记并给社区卢书记打电话要求放行,金普新区友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琛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而接了电话,打了招呼的康乐社区党委副书记卢宪宝则被党内警告。
今年疫情暴发以来,不断发生一些自认为特殊的人干出了一些出格的事儿,自然也受到了该有的处分。
不戴口罩,强行闯岗,遭遇阻拦后,还颐指气使地质问防疫政策是”什么政策?”大骂防疫人员“你是什么东西?”
这是66岁的河北省高邑县公安局退休副局长韩某某对放任人员的恶劣态度,为此被行政拘留5天,被党内严重警告。
退休六年了还这么豪横,都是特权思想正在膨胀,在作怪。
疫情严峻,众志成城,每个人都在为疫情防控尽职尽责,做出牺牲。
作为党员和退休干部理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韩某却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摆老资格,耍余官威,实在有失私德,被拘留被处分,也算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从王副主任到退休公安局副局长,之所以会如此搞特殊、耍特权,就是缺乏大局意识、自私自利,权欲膨胀。
随着事件发酵,“卢书记”已然成了热搜词,一个科级干部一个股级干部缘何会成为舆情焦点?
一是因为王副主任身份特殊。王琛明本就是疫情防控工作者,本应该改严于律己,为人表率,却带头不执行防控规定,在被要求遵规守制时,利用自己的身份进行关系疏通。填一个表格有那么难吗?其基本思想就是“我是领导,我可以特殊”。结果不仅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卢书记”。
吕雉是怎么死的?他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吕雉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汉惠帝刘盈,已先吕雉而死,因此谈不上她儿子后来怎样了。吕雉当然是病死的,只是按照史书的记载,死法有些诡异。
一、吕雉嫁给比他大得多的刘邦,只因为吕雉他爹吕公认为刘邦的面相贵不可言,后来二人生下一子一女
且说吕雉一家为了逃难避仇迁徙到沛县,因为和沛县县令关系好,引得沛县的小吏们都到吕家去送礼。主管沛县人事、钱粮等要政的主要吏员(至少相当于现代副县级,当时不能叫官,只能叫吏)萧何帮着吕家收点礼物,说:“礼品不足一千钱的都坐在堂下。”结果当时还叫刘季的刘邦,一文不名,却胡吹道:“我送一万钱。”引得众人瞩目,惊得吕公亲自出来迎接。
说这吕公居然会看相,一看刘季面相非凡,马上就从心底认定了这个女婿。酒席散后,吕公主动要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此时的刘邦年且四十,还一事无成,只是混了个小小的亭长当,还有个非婚生的私生子。而吕雉,比刘邦整整小了15岁。
其实这个记载说得神异,其实还是有很大问题的。
倘若吕公真那么会看相,为什么不给他大女儿也找个能富贵的好夫婿(吕雉是有姐姐的,她的夫婿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再看看吕雉此时的年纪,在那个年代绝对不算小了,还没嫁人也很奇怪?
总之吧,二人婚后生了一女一男,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
二、刘邦曾屡次想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原因是刘盈不像自己,但终究因为吕家和刘盈势力巩固,而动不了刘盈
刘邦认为刘盈不像自己,原文是“不类己”,这其中的意思很丰富,到底是长得不像自己呢,还是性格不像自己呢?
西汉知名的人物除了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名声外,一部《汉武大帝》也让人们又重新认识了这些历史人物,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叱咤风云的吕后专权等精彩的画面都已经印到了一代人的脑海当中去了。今天我就来谈谈吕后及子女们。
说起吕后,可谓是西汉时期的第一“女皇”,她有政治上的成功,也有人性上的污点,因为发明“人彘”被列名史上最狠毒女子之列。但是在西汉建立之初,她却凭着自己强硬的手腕临朝称制,展馆大汉江山十六年有余,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等,一系列举措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连一向苛刻的司马迁都在《史记》中写道:“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了这个女人极大的肯定。那么,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她是怎么死的呢?《史记》中记载道:“(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意思就是在一次出行中,路上碰见了一只苍狗一样的东西,扑过来撞到了吕后的腋下就消失不见了,占卜说是因为赵王如意有问题,才出现这样的异状,吕后最好就是因为腋下落下的伤才去世了。
这种说法虽然听着有点玄乎,但也是应该有一定根据的。一是病根方面,应该确实是在腋窝下面,当时的医术不够发达不知道具体病因,也无法治愈,而且作为天下第一的吕后,一般的病痛应该是不能导致丧命的,只有一些非正常现象来解释才能保持尊贵的感觉,所以才附会了苍狗是韩信的冤魂来索命的说法。二是对吕后做下坏事的口诛笔伐,吕后在政治权利的漩涡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国人都讲究个“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说法,报应不爽的天理即使在尊贵的人也逃不过,然而吕后在执政期间却是也有一定的功绩,所以不至于用最极端的报应方式,而只是选择了苍狗撞腋的小故事来平复人们心中的怨恨。而吕后为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是汉惠帝刘盈,女儿是鲁元公主。而汉惠帝只是吕后临朝听政的摆设而已,整个当皇帝的过程中朝政都掌握在吕后的手里,所以所有的功绩基本都是吕后的。就连司马迁的不想把汉惠帝写进《史记》的本纪中,而是写了“吕太后本纪”,其影响可想而知。鲁元公主被嫁给了赵王张敖,生了一个儿子叫张偃一个女儿也叫张嫣,算是一生平安。
女强人的世界我们不懂,但是历史的长河里还是一直闪烁着这样的明珠,为我们的古代事业留下了一幕幕需要深究的迷雾。《史记》记载,吕太后只有一子一女,他们分别是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而这两位子女都先于吕太后去世。
吕后之死
(吕后八年)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这就是《史记·吕太后本纪》对吕太后驾崩前最后的一段记载,这段记载给我们传达了以下几点信息:
第一、吕太后是病逝,她重病的信息在《史记》中有多次记载。
第二、吕太后很清楚她死后忠于刘氏的诸侯王、文武大臣等等极有可能会发动反吕的斗争,所以她临终对诸吕的政治、军事发展方向做出了最后的部署(其中包括让吕产、吕禄之女继续把持汉朝最高统治权)以让吕氏“毋为人所制”。
第三、为了稳定大臣及百姓的情绪,她给诸侯王、文武百官以赏赐,并且大赦天下。
汉惠帝之死
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刘邦被封为汉王之时他就已经被确立了世子的地位,但是后来由于刘邦宠幸戚夫人、宠爱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而让已经是太子的刘盈差点被废。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刘盈即位,吕太后成为汉朝实际执政者,她以残酷的手段诛杀(或者间接处死)戚夫人、赵王刘如意、赵王刘恢、刘友等高祖之子,她的这种作为(尤其是戚夫人和刘如意之死)让仁厚的汉惠帝刘盈极其失望并产生了厌世的情绪。他最终在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驾崩,时年仅二十四岁。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吕后于高后八年病逝,正常死亡,她死的时候61岁,也算是寿终正寝。她掌权的几年间继续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于国也是有功的,她之所以被世人诟病,问题还在于她擅权、狠毒以及打破高皇帝立下的誓言。
关于她的死其实还是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传说,说她一次祭祀回来,突然看见一条白色的狗跑到她腋下咬了一口,结果得了“狂犬病”凉凉。还说这条狗是韩信的化身。这个当然是无稽之谈,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她杀害韩信的不满。
她的儿子很简单,就一个刘盈。
刘盈性情温顺,继位之初外事不决问萧何,内事不决问吕后,惠帝虽然没事干,但是也还是想当一个好皇帝的,经常询问萧何治国方略,在曹参继任后发生了著名的萧规曹随事件。
但是后来吕后逼其和自己侄女结婚,杀刘如意,杀戚姬等等一系列歹毒行为彻底把刘盈打垮了,刘盈把权力全部给了吕后,很快郁郁而终。
吕雉是刘邦明媒正娶的第一个老婆,尊称西汉的高皇后,位列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之首。刘邦虽然没钱,但不缺女人,没娶吕雉之前就和开酒馆的曹氏混在一起,曹氏还为刘邦生下长子刘肥。婚后吕雉也不甘示弱,先后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日后成为汉朝的第二位皇帝。女儿就是鲁元公主,后嫁赵王张耳之子张敖为妻。
刘邦生性放荡不羁,婚后依然朝三暮四,于是经常把吕雉丢在家里,自己则以公务为由东游西荡。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吕雉自然没有再为刘邦生子。后来刘邦忙着去打天下,吕雉一连好几年也见不到刘邦,一家老小,吃喝拉撒都由吕雉照料。刘邦称帝后,念其劳苦功高,封吕雉为皇后。
当上皇帝的刘邦,女人大把抓,身边又天天围着个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因此刘邦对吕雉尊而不亲,光有夫妻之名,早无夫妻之实。所以,尽管吕雉是刘邦的发妻,但是情感疏离,最终只给刘邦生下了两个孩子。
当上皇后上的吕雉脱胎换骨,不但野心见长,而且热衷于追逐权欲,杀起人来比刘邦还要眼急手快。此刻,饱经沧桑的刘邦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吕雉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途,于是更加积极地为将来未雨绸缪。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当上皇帝的刘盈仁懦不改,强势逼人的吕后趁势独揽大权,汉朝惠帝名存实亡。不久吕后将眼中钉戚夫人砍去手脚、灼烂耳朵、挖去眼珠、灌入哑药,丢入厕所,然后请刘盈前往观看她的杰作。刘盈被突如其来的惨景吓得魂不附体、嚎啕大哭,一病不起。从此,刘盈变得悲观厌世,精神恍惚,以酒色聊以自慰,对朝政更无一点兴致。
公元前188年,名义上当了7年皇帝的刘盈驾崩,满朝文武、后宫群妃恸哭不已。而吕后只是干嚎,豪无悲哀的表情。后来吕后为了掩人耳目,先后拥立了刘盈与宫女所生的幼子刘恭作为傀儡,史称少帝。刘恭对吕后言语不敬,于是被废,吕后又将刘弘扶上皇位。
公前186年,吕后开始除刘扶吕,刘家宗室逐渐被清洗,诸吕改头换面成为了汉室的主流正朔。好在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故,诸吕被灭,刘氏江山才幸免于难。
吕雉生年不详,据推断应该小刘邦不低于20岁,因此推算吕雉去世的年龄大致在五六十岁之间。古代医疗条件所限,得病后很难医治,五十多岁也能算的上是正常死亡,至于吕后得什么病,后人也无法推断。吕后生前梦到有一灰狗撞击自己的腋部,灰狗转眼消失,后来吕后请人占卜,其人说“作祟者,赵王刘如意”。从此吕后腋窝伤痛不止,不久便去世。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后来被封为皇后。
吕雉是病死的,吕雉和刘邦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就是汉惠帝刘盈,女儿被封为鲁元公主。
吕雉的儿子刘盈先于吕雉死亡。
因此应该说的是,吕雉的儿子之前怎么样了,而不是之后。
先说刘盈,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没有平定天下。
刘盈也是经历了战争考验的,险些小命不保。
有一次项羽围困刘邦,夏侯婴驾车带刘邦逃命,路上发现了刘邦的这对儿女,本来是带着一起逃命,但是刘邦嫌车跑的慢!
于是三次把孩子踹下马车,都被夏侯婴捡了回来。
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后来刘邦和戚姬生了儿子刘如意,在戚姬的鼓动下,想要把刘如意立为太子,废掉刘盈,但是没有成功。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这时候吕后就要杀掉刘如意和戚姬以绝后患,也是为了消除心头只恨吧!
刘盈为了保护刘如意,亲自接刘如意到自己宫中,同吃同住同睡,但是还是一时疏忽被吕后把刘如意毒死。
吕后又把戚姬做成人彘让刘盈观看。
刘盈受不了吕雉的残忍,开始抵触上朝,终日在后宫饮酒作乐,最后一命呜呼。
这个问题吧,问得语序不太对,应该是——“吕雉的儿子是怎么死的?她后来又怎么死的”?
吕雉这一辈子,就只有一双儿女——汉惠帝和鲁元公主。而很不幸的是,作为吕雉的独子,没能给老妈养老送终,而是在继位几年后就一命呜呼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吕雉,在刘盈的葬礼上却极其的反常——干打雷不下雨,一点都不哀伤。直到陈平等人把吕家大大小小的亲戚都给封官封侯甚至是封王,吕雉才多云转暴雨,嚎啕大哭起来。
就这么又过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吕雉碰到了一个很诡异的事——
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一天,吕雉在出行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狗窜到自己的腋下,然后就不见了。而占卜得到的结果,是这玩意儿是赵王刘如意(被吕雉毒死)的鬼魂作祟。
从那以后,吕雉腋下就开始长瘤子了。四个月后,吕雉去世。
当然,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什么刘如意的鬼魂自然是无稽之谈。从腋下长瘤子这一点来看,有可能是乳腺癌,或者是淋巴瘤。考虑到吕雉死的极快,因此是淋巴瘤中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性更大。
所以,根据我的推断,吕雉的真实死因,大约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生老病死,命运轮回,人终将会有一死,这位伟大的女性吕雉也不例外。公元前180年,吕雉带着不安,离世于未央宫。享年62岁!
这一年,她为皇后已22年,皇太后已15年。更是她临朝称制的第八个年头。始皇后吕雉的功与过,后人评价吧。
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末尾评价道: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便是吕雉在时的施政结果,而吕雉并非如慈禧一般,铺张奢华。
关于吕雉的死因,史书记载的是病逝,吕雉到底是怎样死的?吕雉死后,吕氏家族那些人后来怎样?
说起来吕雉的死挺怪异的,史载:
祓,音fú,意思是祭祀活动。祭祀回来,经过轵道这个地方时,吕雉被苍犬所伤,遭遇这等犬祸,吕雉病了,随后病越来越重,最终病逝。
吕雉的病是狂犬病么?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
明英宗太监曹吉祥在英宗登基之前就入了宫,一直在大宦官王振的手下做事。他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物,正统六年就曾担任过监军征讨麓川。到了景泰朝,开始把持京城的军事大权。后来又和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戴英宗复辟。英宗再次登基后,感恩曹吉祥的功劳,便封他为司礼监总管,了解明代政治架构的人,都明白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后来又奉旨总督三大营,掌握了京畿重地的军权。曹吉祥还利用手中的权势,大肆提拔自己的亲戚。据《明史》记载,曹吉祥的儿子曹钦,从子曹铉、曹铎等都被封为都督,曹钦还进封为昭武伯,曹氏一家在京城权力熏天。
石亨
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娇纵,很快引起了英宗的不满,尤其他们仗着在夺门之变中的功劳肆意妄为,更是触动了英宗的逆鳞。石亨、徐有贞先后倒台,英宗也下诏此后不许再提“夺门”二字。英宗皇帝认为皇位本来就是属于他的,但是总是提“夺门之变”,就好像他的皇位是篡夺而来的。
曹吉祥
曹吉祥眼见英宗皇帝日渐疏远自己,曾经参与夺门之变的政治盟友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他也深恐自己成为下一个石亨和徐有贞。但是怎么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潜在的危机呢?曹吉祥竟然再想发动一次政变,不过这次政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他自己想当皇帝。曹吉祥发动政变其实并不是异想天开,他在京师拥有很强的实力,他的儿子曹钦是都督同知,掌握有兵权,而他自己又是司礼监总管太监,是最好的内应。父子二人合力,拿下皇宫还是有很大的把握。天顺五年,甘、凉告急,英宗命令怀宁侯孙镋率军西征。本来等西征军离开,京师空虚,就是政变的良机,但是曹钦因滥用私刑引起英宗皇帝的注意,迫使曹吉祥提前举事。由曹钦带兵在外攻城,而曹吉祥自己率领禁兵在皇宫大内接应。本来事情一切顺利,但是曹氏集团内部有人偷偷向英宗密报曹吉祥谋反一事。英宗皇帝得知后,立即将曹吉祥逮捕,怀宁侯孙镋率领尚未离开的西征军大败曹钦叛军,曹钦兵败在家中投井而死。三日后,曹吉祥也被下旨斩杀,这场事变最终以曹家满门被诛而结束。
参考文献: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明代宗即位。后来英宗被放回来,代宗将英宗尊为“太上皇”,囚于南宫。后眼见代宗身体不行,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想立从龙之功,拥戴名英宗朱祁镇复位。
石亨:
石亨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也是代宗亲封的太子少师。夺门之变石亨首功,占着功劳,石亨变的飞扬跋扈。不仅逾制要朝廷给自己祖先立碑,还修了一座不像王府(像皇宫)的府邸。对所有稍有得罪的朝廷大臣,罢黜、驱逐,甚至坚持抗击外侮的于谦、范广等重要辅臣,都是被他挟私愤杀死的。换上的都是自家沾亲带故的人。宫闱想入就入,英宗对他所说之事稍有意见,就给皇帝甩脸子。后来英宗实在受不了,告诉左右:非宣诏,武将不得放进宫,石亨进宫次数这才减少。
石亨一样逃不过“上帝要让其灭亡,比先让其疯狂”的魔咒。石亨最终被他的侄子以谋反和凌辱亲王罪株连。平日朝廷大臣对石亨敢怒不敢言,这会还不痛打落水狗。英宗于是将石亨下狱,等候处斩。石亨最后死在狱中。
徐有贞:
徐有贞原名徐珵,在土木堡之变后,因建议首都南迁而一直得不到升迁。后改名徐有贞,重新被启用,修河筑堤,平息水患,颇有建树。夺门之变后,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也参与了构陷、杀害于谦等重臣的勾当中去。不过最受英宗信任和重用的就是徐有贞了,允许他随时进谏。他也曾和一起发动政变的石亨、曹吉祥等人划成不同阵营,最后被石亨、曹吉祥怨恨和构陷,连遭贬徙。徐有贞在石亨被定罪后,被英宗赦免,恢复官职,但在家闲住。徐有贞自负文武全才,因馋杀于谦等人而未被复用,最后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六。
曹吉祥:
曹吉祥不是个一般的太监,早年也曾多次参与带兵,四处征讨,所以家里顿藏有火器和勇士。夺门之变后,曹吉祥成为英宗的“内官”,掌管司礼监,还掌握了京城军政大权。权柄之大,和石亨并称“曹石”。曹石二人,在没有“外敌”时,争权夺利,一遇到弹劾,二人很快摒弃前嫌,联手对敌,“革命友谊”还算牢固。
后来石亨下狱被杀,曹吉祥心有恐惧。在得知三国有曹魏就是宦官之后称帝后,自己也起了篡位之心。依附他的番将也都愿意助他成事,好成就不世之功。最后兵变失败,曹吉祥的嫡子从子全部身死,自己也被凌迟于市。
总结: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三人,本都是有能力之辈,而且前期真为朝廷和百姓做个不少事,奈何权力欲过重,又行了“窃国”之事。之后不仅不知节制,反而要用更多的罪恶去掩盖罪恶,用更膨胀的野心去对待权力。最让人可惜的是徐有贞,不管哪个皇帝,像他这样的“能吏”,都会被重用。很多人就死在“着急”二字上。
我是热爱古代历史的现代创业人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有没有儿子。这样一个有机可乘的微妙形势下,大将军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组织了3000多人撞开南宫大门,将被软禁了6年多的太上皇朱祁镇迎接出来重新登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对这几个有功之臣自然是大加封赏,但是结局又如何呢?
第一位:曹吉祥。河北滦州人,曾是大太监王振的手下。长期出任监军等职务,参与分管京营。英宗复辟后,被明英宗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到了太监的最高位置,并且总督三大营,是当时风光无两的人物。曹吉祥是太监之首,虽然看起来与石亨势均力敌,但当时人们把他俩称为“曹石”,毕竟太监曹吉祥天天在皇帝身边,威力更大。天顺五年(1461年),曹吉祥父子谋反,英宗下令将曹吉祥凌迟,抄家,没收全部财产,比于谦还惨。若是当年不动歪心思搞什么夺门之变,也不至于会落到这般结局。
第二位:石亨。陕西渭南人,是武将。这个人在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以及后续的防卫蒙古人入侵的军事行动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可圈可点,但不怎么受兵部尚书于谦待见。朱祁镇复辟后,封他为忠国公,世袭,而且发给免死铁券,俸禄一加再加,1500石、2000石、3000石等等。在英宗复辟的初年,石亨,权倾朝野,一时风光无三。明朝到这时,只有两个皇帝封过公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封开国功臣,另一是明成祖封靖难功臣,这些公爵都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干出来的。其他情况下,明朝到此时没有封过公爵,而朱祁镇给“夺门之变”的人封公爵,过分了。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把老好人朱祁镇气得忍无可忍,为此将其杀头、抄家。3年前,这人陷害于谦,于谦被明英宗朱祁镇杀头、抄家;3年后,石亨被杀头、抄家,于谦永垂青史,石亨却遗臭万年。
第三位:徐有贞。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这三人中,只有徐有贞是进。土木堡之变后,曾建议将首都迁回南京,遭到于谦大骂,并说谁在说迁都就砍了谁。但景泰帝朱祁钰不记仇,徐有贞在景泰年间因为治理黄河有功,升任督察院副都御史,进入部级干部行列。明英宗复辟后,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只做了两个月。“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这句话,就是徐有贞告诉朱祁镇的,导致于谦被杀。
后来,徐有贞因与曹吉祥、石亨“狗咬狗”,结果被曹吉祥、石亨等网罗罪名,贬到广东做个小官,后又被流放到云南,还真没怎么风光。石亨死后,徐有贞被放回苏州老家。朱祁镇对他还是有感情的,后来想起用他,结果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而作罢,所以,此后徐有贞再也没有当过官。1472年(成化八年),徐有贞在家中去世,享年65岁,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